首頁>>新聞動態
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在認知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現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強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認知障礙。
比如,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會以為別人都是善良的;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
投射使人們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樣的人來知覺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觀察者的真實情況進行知覺。
當觀察者與觀察對象十分相像時,觀察者會很準確,但這并不是因為他們的知覺準確,而是因為此時的被觀察者與自己相似。因此,導致了他們的發現是正確的。
投射效應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心理偏差。辯證地、一分為二地去對待別人和對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應的方法。
“投射”的表現
01 相同投射
與陌生人交往時,由于彼此不了解,相同投射效應很容易發生,通常在不知不覺中從自我出發做出判斷。
自己感到熱,以為客人也悶熱難耐,不問客人的意愿就大放冷氣空調;有的老師講課時對某些知識點不加說明,認為這是十分簡單的道理,應該不用多講,但是在老師看來很簡單的知識,在學生看來則未必。
這種投射的發生在于忽視自己與對方的差別,在意識中沒有把自我和對方區別開來,而是混為一談。
02 愿望投射
愿望投射即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給對方的投射現象。
比如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員工,希望并相信領導對他的工作一定會給以好評,結果他就把領導一般性的評語理解成贊賞的評價。
03 情感投射
一般人們對自己喜歡的人越看越覺得優點很多;相反,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則越看越討厭,越來越覺得他有很多缺點。于是人們過度地吹捧、贊揚自己喜愛之人,嚴厲指責、肆意誹謗自己厭惡之人。
這種認為自己喜歡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討厭的人或事是丑惡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這些人或事上進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傾向,失去了人際溝通中認知的客觀性,從而導致主觀臆斷并陷入偏見的泥潭。
這種現象在愛情生活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如人們常說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投射效應的應用
我們可以根據投射效應從一個人對別人的看法中推測這個人的真正意圖或心理特征。
雖然人有一定的共同性,有相同的欲望和要求,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對別人做出的推測都是比較正確的。
但人與人之間既有共性,又各有個性,如果投射效應過于嚴重,總是以已度人,那么人們將無法真正了解別人,也無法真正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