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動態
在心理學精神分析理論中,投射性認同的概念往往會把人搞暈,但是將它放到人際關系中去看就能發現這種方式的魅力之處。
01投射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被認為是精神分析理論中最難被講清楚的一種防御機制,是在兩個人之間完成的,這個過程中信息的交換是五花八門的。
可以說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投射性認同,每兩個人之間的投射性認同都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因此這個詞就變得非常難以描述清楚。
同時,投射性認同是時時處處發生在人際互動中的過程,真實生動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當我們去認真解讀時,就會由此發現我們情感深處的許許多多隱秘又生動的人性需求。
投射性認同是一個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A)把自己認為的或是感受到的(存在于A身上)情感投射到另一個人(B)的身上,而B在感受到這個信息后,在某種壓力下,不知不覺真的會變成A認為的樣子,A在B的身上找到自己投射的內容后,再進行認同,于是就證實他一開始投射出來的內容都是存在的。
聽起來這一過程確實挺繞來繞去的,那么我們不妨把它放在人際關系中來看。
02“沒用”的丈夫,“自立”的妻子
比如一個在缺少男性力量的家庭長大的女孩,從小就很少體驗男性對家庭的支持,早早就養成“女性必須自立自強”的人生信念。
當她長大成人后,由于缺少依賴男性、信任男性的經驗,所以戀愛婚姻中也會潛意識的感覺自己的丈夫靠不住,她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奮斗來照顧自己。
因此她在相處時的很多行為方式都在將丈夫靠不住的信息投射到丈夫的身上,比如努力奮斗,讓自己變得很強;比如丈夫不管做什么,她都不滿意,削弱丈夫在家庭中的功能;比如她遇到困難,第一反應都是自己解決,不相信能夠得到丈夫的幫助;比如丈夫盡管取得了成績,但她在無意識中也會否定他的價值等。
丈夫接收到投射后,漸漸地真的變成了一個對家庭沒有用的人,于是妻子更加認同自己認為丈夫無用的想法,加深了自己無法依靠丈夫的恐懼,然后就越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再一步削弱丈夫的功能,這就完成了一個投射性認同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妻子將她得不到依賴和幫助的恐懼投射給丈夫,丈夫在能力很強的妻子面前感到很大的壓力,再加上不管做什么都無法達到妻子的期待,于是便放棄了部分功能,當妻子真的感受到丈夫靠不住時,她的恐懼和預期就變成了現實。
03戀愛的良性互動
當然,投射性認同也是有積極正面影響的。
一對戀愛中的情侶,男生非常喜歡女生,認為對方可愛、有內涵、溫暖、善解人意又浪漫,他的這個想法也在行動中投射給了女生。
比如女生撩頭發的動作會引起男生的贊美;比如女生在男生生病時表示關心和擔憂,男生也會積極回應女生的貼心;比如女生展現自己的知識與涵養時,男生也會用溫柔的眼神注視著對方,給予肯定,等等。
這些都會讓女生更加自信與收獲安全感,也就表現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積極,于是男生就會更加感到溫暖與被愛,也就更加喜歡女生。
嘻嘻,非常有愛的良性互動不是嘛!
實際上投射性認同的追根溯源是來自于投射人自己的情感體驗,如果自己對自己的感受總是不好的、負面的,那么投射到他人身上,他人的反饋也是負面的,這樣的循環過程聽起來就很令人難受。
記得,要對自己積極認可,這樣才能由內而外地投射美好與愛,進而感受美好與愛。
將自己積極的情感體驗投射到對方身上,收獲對方更加積極美好的反饋,進行認可,最終我們終將變成彼此更好的樣子~